教宗方濟各對國內教會是否樂觀?

樂觀、悲觀大概是指對將來的期望而說。這將來可以是近的,可以是遠的。如果說的是「最終的將來」,那末有信仰的人肯定是樂觀的;天主一定勝利,義人一定會在天主懷中永享安樂。就算是暫世的將來,也在天主仁慈的照顧下,有信仰的人是樂觀的。但他們相信的不是一個現在就能到手的成功,他們能在絕望中保持希望,相信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賜,順境、逆境中他們都會讚美天主,恆心承行祂的旨意。

教宗方濟各在從韓國回羅馬的旅程中,有記者問他是否希望能去中國訪問。他回答說:「當然,最好明天就能去。」

記者們的發問大概是因為教宗透露他在獲選和習近平獲選時曾彼此祝賀,又見到北京政府批准他飛過中國領空。這些當然是善意的表示,但並沒有重要的實質內涵。

教宗的回答又是一種善意的表達。大家記得我曾大膽說:「如果今天北京請教宗去訪問,我會勸教宗不要去」。那末我是否說錯了?我認為未必。我是基於目前國內的宗教政策和天主教不能享受自由的實況,預料教宗的訪問祇會被政府利用來製造假象,而為信徒祇能帶來痛心而得不到鼓勵。如果實況有奇跡的轉變,我當然會期望教宗早日訪問他那些久違的兒女。

其實教宗說了「最好明天就能訪問中國教會」後馬上加上了「我們所要求的祇是能自由做我們信仰所要求的宗教事務」,這不是暗示現在沒有這個自由?

教宗又加了一句:「教宗本篤曾寫過一封信,現在還有效的,大家不妨去讀一讀」。在那信中教宗本篤清晰地重申了教會的性質,那是和愛國會的理念不能調和的。教宗本篤也指出目前國內教會最大的問題是一些非屬教會的架構凌駕在主教們之上(也就是我們說的:政府在「辦教」)。

大家大概聽過最近中梵之間又開始對話了。教宗在韓國與亞洲主教共祭的彌撒中就以「對話」為主題。他很清晰地指示對話的兩個基本態度:一是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Identity,不能為討好對方掩飾自己的真身份或負賣自己)。二是開放胸懷(不祇聽對方的話也了解對方的難處)。記者們都強調報告這第二點,第一點卻被不多提了。希望至少在教廷負責談判的官員牢牢記住第一點!

不過教宗最清晰向中共表態的是他最近的一篇談話。教廷最近有兩個學習營,是為近期被祝聖的主教們的。本港三位輔理主教也參與了那由傳信部組織的學習營。教宗對那些主教致訓話時也特別提起「那些未能來參與這學習營的主教們」(當然特別指國內的主教們)。教宗希望他們在最近的將來也能來參與。他還加了一句:『不單我們,全球的主教們都關懷他們,我們相信他們的「苦難」一定會帶來果實,e quale frutto!(何等的果實!)(何其豐盛的果實!)』他這不是說了「苦難」sofferenza 這個字嗎?

這是信德的樂觀,目前的苦難絕不是悲觀的理由,一意追求眼前的成功(傳教?)才是最大的危險,甚至會負賣了信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